张老师所编著的《儿童学习心理与小学数学教学》一书就如封面人物他自己一样,纯朴而实在,轻轻地和你诉说着儿童数学学习中的心理现象和问题,并深入浅出地结合实际具体的教学案例精彩点评,将我们教学中的困惑作了针对性地分析和解答。读完全书,慢慢回味,拨云见日,茅塞顿开。平时在教学中,我们更多地关注了周密的教学流程和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却忽视了学生学习中最本质的内因,就是学习的心理现象。
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儿童在数学学习中会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数量关系的前因后果,探究着空间形式的位置联系,在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中认知数学知识,沟通生活联系,促发数学思考,构建数学模型,增强应用意识,发展数学能力。所以说,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决定着学习效果,决定着情感发展,决定着习惯养成。而其中,由心而生的感觉是首要的前提,有效教学“感”为先,我们应该换位思考,从学生角度出发,去引发学习活动的协调感、学习内容的新颖感、学习需求的满足感、学习氛围的愉悦感,从而促进有效教学。
一、注意心理沟通,双边活动有协调感
课堂教学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系和相互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这种相互关系和相互活动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沟通和交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沟通和交往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的,主要是教师用启发性、激励性的语言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做小实验,使学生获得合作的成功;组织课堂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组织信息交流,重视情感教育,以知促情,以情导知,在师生情意互动中,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教师注意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谊,就能使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更具有协调感,从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发掘教材新意,知识呈现有新颖感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呈现给儿童的学习材料,既要和已有的经验有一定的联系,同时要有足够的新颖,才能产生不协调的冲突,引起儿童的兴趣,促进儿童的学习。一堂课一般只要求解决一两个问题,但教师教学必须是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才能引人入胜。实践中,为了唤起学生对学习的迫切心理,常常先提出现实生活中的有趣的问题,学生急于解决,靠已有的知识技能又无法解决,从而形成认知“冲突”,不愤不启,不绯不发,新颖的学习材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尊重自主意识,激励求知有满足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而获得成功,就会感到满足,因此成为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而教师无法代替学生学习体会,也无法代替学生分析思考,所以我们既不能把知识生硬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也不能把思想观点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因此,只有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方面取得进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四、培养倾听意识,促进乐学有愉悦感
课堂上,教师应注意组织好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当学生在发表意见的时候,是学生思维最活跃、情绪最高涨、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也是课堂气氛最活跃的时候。这时,不仅发言的学生得到了锻炼,听发言的同学也能从中获益,他们不但要集中注意听同学的发言,还要在心里默默地把同学的发言与自己的思考结果作比较,找出同学发言中某些缺点,重新组织好自己的发言内容,或补充,或纠正。这样的学习讨论,不仅渗透了思想教育,培养了学生认真思考、专心发言的习惯,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和语言表达能力。
张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地潜心研究儿童数学学习心理,发现规律,总结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令人折服。反思自己,各方面都相形见拙,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前方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是,我想,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只要我们怀着对儿童的喜爱,对数学教学的执着,多学习、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总有一天也能像张老师一样,走进儿童的心里,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在学生成长的同时也实现自身专业发展,拥抱属于自己的教育明天!
北师大家教网官方网站:http://www.beishidajiajiao.com
联系电话:010-52491386 15712934673
相关话题:北京家教中心、北京家教、北京家教网、北京大学生家教、北京一对一家教、北京英语家教
北京高考家教 北师大家教 北京家教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