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家教中心】 在历来的课改浪潮中,语文总是受冲击最大的学科,在社会上的各种批评中,针对语文学科的意见也是最多最尖锐的,有一段时间甚至有了“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误尽苍生?”的讨论。的确,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们的语文课并不尽令人满意,正因为如此,我们的课改尤其是语文学科的课改势在必行,不管是“大语文”也好还是“人文语文”也好,不管是“还主动于学生”也好还是“语文教育应回归文学”也好,其关注点不外乎“语文教育”与“学生”两大因素,而这两大因素的关联环节恰恰就是我们众多的语文教师。
那么,在语文课改浪潮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如何才能在这一浪潮中站住脚跟不被淘汰成了每一个语文教师都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俗话说,打铁还得本身硬,还有那句几乎被说滥了“一杯水”与“一桶水”。无疑,教师应加强自身的素质,既包括知识方面也包括技能方面,而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这种加强自身的需要则更为突出。那么,这种自身建设如何进行呢?套用伟人的一句话就是——“广积粮”,只有家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
现在的“大语文”可谓大矣,这个“大语文”与以往“语文”相比多出的一个“大”字,就是要求我们充分增大辐射度,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光能守住“语文”这块陆地还不行,至少还应该掌控这个陆地周边的大陆架,这个大陆架就是与语文有关联的各种学科的知识,比如我们常常习惯性地把文学、历史、哲学、地理等说成文科,如果把语文看作陆地的话,这些学科便至少可称为是近海大陆架,而那些似乎与语文关系不是十分密切但依然有着一定关联的学科称作远海大陆架,因此,“大语文”对教师的要求就是:尽可能多地对语文周边学科知识有所了解。我们固然难以对这些周边学科了如指掌,但至少不应该一无所知吧?上海师范大学陶本一教授在谈到语文教师的素质时,提出语文教师应当具备的三种素质,首先,是一个“杂家”,语文教师应当具有比其他课程教师更全面的知识结构。
比如说,我们在教学诸葛亮的《出师表》时,要充分地体现诸葛亮这一形象,就至少应对诸葛亮的生平、三国鼎立的形势、当时北伐要面对的情况、前后《出师表》的内容、及后人对诸葛亮的推崇与敬仰等有所了解,像这些就牵涉到了历史、地理、经济、文学、文化等多种内容:诸葛亮这个形象(足智多谋、神机妙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深入人心主要应归功于《三国演义》;他在文学史上留下来的是前后《出师表》,体现了一片开济两朝的“老臣心”;诸葛亮当时出兵北伐形势显然不论是人力、财力、物力上都是魏强于蜀,他实在是非常悲壮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种儒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特别明显;后人多有推崇、惋惜、称赞他的言语,如杜甫的“功盖三分图,名成八阵图”、“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陆游的“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毛泽东的“诸葛一生唯谨慎”都是对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不同方面的丰富。显然,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能了解掌握这些,会对学生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诸葛亮这个人物产生积极影响。
看看一些优秀语文教师,他们之所以能在语文课堂上游刃有余,获得让人叹服的教学效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他们自身的“广积粮”。看过浙江师大附中唐江澎老师《生命的意义》一课的教学实录,这是一堂诵读课,为了让同学们准确的地用自己的声音表达出对保尔这段传世名言的深刻理解,唐老师请同学们认真思考:你为什么而活?你又将怎样活着?面对“生命的意义”这一严肃而庄重的话题,大家谈笑风生,唐老师在屏幕上打出了俄国思想家、哲学家别尔嘉耶夫的一段话:“只有死亡的事实才能深刻地提出生命的意义问题。这个世界上生命之所以有意义,只是因为有死亡。假如在我们的世界里没有死亡,那么生命就会失去意义。”此时,生沉寂。唐老师又讲起了一个故事:“1999年10月3日,本该愉快的假日里,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在高高的缆车里放飞他们的欢笑,欣赏着被枫叶染红的峡谷美景。就在这时,缆车突然离开了绳索,急速地坠落。十几条鲜活的生命就要消失了。就在缆车坠地的那一瞬间,父母用双手奋力托起了年仅2岁的孩子。父母双双遇难了,而他们却用自己的双手托起了孩子的重生。这个孩子叫潘子洁。”韩红的歌曲《天亮了》响起,屏幕显示歌词:就是那个秋天/再也见不到爸爸的脸/他用他的双肩/托起我重生的起点/黑暗中泪水沾满了双眼/你不要离开,不要伤害/我看到爸爸妈妈就这么走远/留下我在这陌生的人世间。此时,许多人在啜泣……再读这段保尔的名言时,同学们读出了“好多了”的效果。一节看起来平常的课,唐老师却教出了韵味,究其原因,唐老师的广积粮(对学生思想实际的了解、那句名言、那个故事、那首歌曲)不能不说是一重要原因。可见,一位语文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做到有特色,有创新,融会贯通,游刃有余,知识的贮备与内化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再者,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其“在学习内容上,不再拘泥于‘语文学科’,而是要关注科学、人文和自然、社会、人生以及历史、现实、未来等科学、文化、艺术、道德各个领域,”这是对学生的要求,其实也间接地向教师提出了“广积粮”的要求。
翻翻我们手上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江苏教育出版社),其间,有文学世界,有金色年华,有民俗风情,有多采四季,有关注科学,有奇思妙想,我们语文教师如果缺乏对这些方面的了解,怎样能让课堂充满活力,富有魅力?学生又如何能真正主动、生动地获得发展?
古人有言云:“海不捐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捐微尘,故能成其高”;朱熹也有诗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而我们的积累起的正是这个作用。如果说朱元璋采取了刘伯温“高筑墙,广积粮”最后而能称霸的话,那我们“深钻研,广积累”,最后也一定能成为新世纪呼唤的、深受学生欢迎的优秀语文教师。
家教、北京家教、北京家教网、北京家教价格
北师大家教网官方网站:http://www.beishidajiaj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