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生家教:很多人试过摘抄,但效果好像不是很好,特别是现在又了互联网,很多好东西看了一遍不舍得,想保存又嫌麻烦,拼命记下,又苦了脑子~没有系统性。这样改怎么办?
作为虎头蛇尾的惯犯,希望我的做笔记经历能让大家有所启发吧。
北京大学生家教:很多人试过摘抄,但效果好像不是很好,特别是现在又了互联网,很多好东西看了一遍不舍得,想保存又嫌麻烦,拼命记下,又苦了脑子~没有系统性。这样改怎么办?
作为虎头蛇尾的惯犯,希望我的做笔记经历能让大家有所启发吧。
统一的格式
一般有时间、天气、心情、一日小结等。
我曾按照九宮格圓夢計畫 的指导,做了几个月的尝试(自己在本子上制作表格、Excel形式、九宫格专门软件),在本子上记录的时间最久,但最后还是失败告终= =
失败的原因是,我不喜欢这样的内容限制,狭窄的表格会让我这种话唠很沮丧…于是最后只保留了时间和天气和小结,偶尔也记录心情。
有趣和严肃的内容交替,杂烩式记录
呃,我是一个很随意的人。
我现在的情况是,在一段时间只用一个本子,什么都记,包括菜谱…(我试过用两个本子,但我显然只能同时关注一个对象,所以还是专一点吧)
因为并不作为单纯的摘抄本,这样可以看到除了摘录信息以外的内容,比如个人的生活/成长历程,各种感悟,重要事件。
当然,这样会使内容杂乱,不利于系统信息的整理,所以后来我又开始用活页本。
但活页本不能给我整体感/安全感,于是有关系统型笔记的整理,我是活页→手打整理→打印,这样的一个流程,非常费时,好在我打字很快。
图画+多种色调+有趣内容
我是一个不喜欢单调的人,习惯随身带很多彩笔。
之前那份工作,因为经常接触到的是平面设计,所以会有意识地将一些图像类的信息,自己动手画出来,比如一则很妙的广告,如果图像简单,我是会动手画出来的。
ps:最近都没再用彩笔,基本是黑色水笔记录,也没影响我的阅读情绪。但后期回顾时,我又拿出了彩笔去画重点…
博客记录(北京大学生家教www.beishidajiajiao.com)
我开通过的博客…已经数不清了…而且时间一长完全就忘却了,不建议用博客做笔记。
豆瓣记录
豆瓣的读书笔记功能,我觉得…好难用…
我在豆瓣某小组也开过记录帖,记录了半年,每天一日志,坚持了快一年。原因是我喜欢豆瓣的页面和字体风格…现在我回头翻那个帖子,还是会有很多收获(发帖时记得备份)
这算是成功的笔记,但因为换工作而搁置了一段时间,目测近期会继续记录,因为当时花了很多精力,内容也很丰富,即使一年后来看,也还感触很多。
这个帖子,如果我还会继续的话,记录量会减少:发帖式记录,由于带有表演性质,容易过分注重表象,会非常地耗费时间。
关于信息整理和收藏,如果几天内不去看,我以后基本就不可能去看了…
所以我把我多年的资料收集copy给别人以后,就直接删掉了,因为我知道自己不会看了。
而在知乎,我也只有在没时间当时看完的情况下,才会把内容收藏,否则的话都是直接看完,把需要记录的直接记在本子上。
手写是王道,记得选自己惯用的笔记本和笔。
我喜欢用中等厚度的本子,有钢圈最佳,纸张略薄,笔用三菱水笔,偶尔钢笔。
做笔记这件事,事先要定几个大规矩,养成固定习惯,也方便整理归纳,至于细节上,还是随意点就好。
经常敲键盘的话,也可以考虑网络记录。
我打字算比较快的,有阵子坚持做TED的笔记,一天两个,也并不觉轻松。
曾用了两个礼拜,才完成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摘录(差不多80%的原文,因为当时找不到实体书)
我是坚持不搞拿来主义的,因为我从来都不珍惜别人整理的知识…不管是什么内容,至少要自己先滤过一遍,打上个人烙印了,才能有所重视。
还是返璞归真,随身带个笔记本吧,kindle和手机和平板,都不那么踏实。
我这个人比较保守,不管是什么笔记,只有写在纸上才觉得踏实,有分量。白纸黑字总比虚拟的网页,更让我珍惜和敬畏。
我非常喜欢提笔写字时的那种自由畅快,任何工具都无法代替。
习惯分享。(北京大学生家教www.beishidajiajiao.com)
比如说读了一本非常好的书,我会先叙述精彩部分,吸引好友的注意。这样的叙述,会使我去回头翻阅自己的笔记,从而加深印象。
如果是发链接过去,我会追问对方的感想如何,有时会让人觉得神烦…所以分享要选清对象,比如有些好友我只发淘宝链接,有些则可以做思想与知识的交流…
坦白说,这种分享我做得并不多,所以后来我选择在小组发了个记录帖,也算是一种分享吧。
追求品质没错,但不要过于理想主义,一旦吹毛求疵就容易夭折。
打个比方,如果让我记笔记严格按照九宫格的要求,或者一定要工整、分门别类…那我过去完成的几十本笔记,内容至少要缩水一大半。这样做太累了,也不利于记录更多的内容。
关键是结果,笔记是给自己看的,只要自己乐于去翻阅回顾就足够了,做得太漂亮反而会缩手缩脚。
当然,也有很多牛人的笔记非常完美,这里我说的是个人情况,而我是一个潦草随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