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家教中心---如今,“小升初”已与中考、高考并列为“人生三大考”。虽然教育部早已三令五申,反对各种形式的“小升初”考试。但在实际上,“小升初”的各个主体:学校、家长、培训机构早已对一切“潜规则”心知肚明。北京家教中心调查显示,家长在孩子“小升初”择校准备阶段的花费平均为4.4万元,而北京地区的家长高达8.7万元。
升学方式多达16种
“小升初必须依法免试”,教育部一位官员曾明确表示,但这一命令似乎早已名存实亡。
北京家教中心报道:“小升初”共有“占坑”、“自选”、“推优”、“特长生”、“共建生”、“子弟生”、“双拥生”、“定向生”、“直升”、“寄宿”、“私立生”、“随班就读生”、“条子生”以及“电脑大派位”等方式,据总结,“小升初”共有16种升学方式之多。
很多家长发现,电脑派位、就近入学的“合法”方式却成了一种垫底的升学办法。家长们经常是在尝试了所谓的推优特长后,才无奈不甘地等待“命运抉择”。
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高度集中,北京等一线城市是“小升初”热度最高的地区。
在北京一些知名的“小升初”论坛上,记者就发现关于特长生、共建、推优、点招、各种培训机构的相关话题一年到头热度不减。记者发现,论坛上更多出现的是家长们的牢骚声:“教委应该容许所有学校公开海选。什么所谓就近入学,什么所谓义务教育,不都已经名存实亡了吗?”
成权力寻租的手段?
北京家教中心采访多位家长发现,在“小升初”怪圈中,学校似乎成为了一个奇怪的主体。在许多家长看来,本来应该均等的教育机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政策的缝隙之下被打乱,“小升初”似乎成了权力寻租的手段。
无论是“学区房”还是“择校费”,都是这种寻租之下的怪象。“学校看起来也不那么像个义务教育的机构。”众多家长评价道。
“资源分配不均等”是一些家长谈到“小升初”的最深感受。李小姐表示,政策本意是说就近上学,电脑派位,但在师资、资源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大家都想上个好学校,于是想尽办法买好学校周边的房子,比如北京西城、海淀区。不少人为了孩子上小学、初中买套房,上完就把房子卖掉。“房子的流动率太高了,这不是正常现象。学区房房价奇高这种现象就不难理解了!”最后这些地区的住户里面小学生迅速膨胀,教育资源越发紧张。
经常会有人上教育论坛来询问北京某一学校的共建生“价码”,(注:所谓共建生就是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为了满足员工子女入学,通过单位赞助钱或物的方式与知名中学建立“共建”关系。)记者看到,这些价码号称少则3万元,有的甚至多达十几万元到二十万元。
这样的现象在全国各地也都存在着。
培训机构赚得钵满
据北京家教中心了解,无论是兴趣班,还是奥数、英语补习班,本质都是一样的:为“小升初”多做准备,多拿一项是一项。而传说中神秘的“坑班”也在媒体的曝光之下浮出水面,所谓“坑班”就是某些教育机构与“牛校”合作办班选苗子,而里面的老师就有在“牛校”内部执教或者退休的人!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调查结果显示,北京成为中小学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班比率最高的地区,占到了学生总数的80%以上,而针对中小学的各类补习机构也达到了10000多家。至于这些“班”收入自然是相当可观。
据《中国青年报》2011年8月报道,90%以上的“占坑班”一年费用在8000元以上,多数占坑的学生都会选择2至3个“坑”。而“占坑班”费用仅是“小升初”花费中较小的一部分。一些家长4年的实际花费可达10万甚至10多万元。同一时期,一教育机构所做调查显示,家长在孩子“小升初”择校准备阶段的花费平均为4。4万元,而北京地区的家长高达8。7万元。该项调查共有35个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的99个城区的网友参与,参与者以中小学生家长为主。
“上海经验”可作参考
旨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八条措施》,由教育部在今年3月出台。
记北京家教中心仔细分析发现,这八条措施也许依然做不到“最严厉”,因为它中间依然有“缝隙”存在的痕迹。比如:要将优质普通高中的招生名额按不低于30%的比例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除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可招收体育和艺术特长生的学校以外,义务教育学校一律不得以特长生的名义招收学生。
这几条措施虽然看似严格,却依然保留了“推优”“特长生”的空间。而这些政策早已被家长视作“择校”的灵丹妙药,比例再小,依然有人想尽办法往里钻。也会依然存在觉得“不公平”的家长和孩子。
“小升初”这一早已变味的“义务教育”何时才能回归公平公正?有专家谈到,“上海经验”可以作为参考。
同样作为大城市的北京和广州的“小升初”,没做到公平公正,上海却做到了,还是因为上海对于“教育平等”贯彻得彻底,不许择校,不许办初中部,名额公开透明,全都做得比较完善。
也许“小升初乱象”的症结仍旧在于:没有回归义务教育的公平本质。
北京家教中心、北京家教网、北京大学生家教,北京一对一家教,北京家教
北师大家教网官方网站:http://www.beishidajiajiao.com/